7月11日,80余噸由梁平當地企業生產的預制菜產品通過集裝箱貨車從重慶出發,向越南、新加坡等東南亞國家奔去。這標志著快速崛起的梁平預制菜被端上了國際大餐桌。
2022年4月以來,梁平區立足豐富的農業資源、獨特的飲食文化和堅實的產業基礎,將預制菜產業作為食品工業轉型升級的突破口,全力打造中國西部預制菜之都,成為重慶預制菜產業的先行者和探路者。一大批食品類市場主體乘著預制菜的強勁東風,加速向梁平聚集。
該區先后引進滿鑫萊、智廚娘、凈菜加工等項目55個,協議引資128億元,36個項目已落地,其中金萊食品、維德嘉、谷狀元食品、品每食品、都糧農業等14個項目已投產,上口佳農業、兩顆豆食品等6個項目正在建設、裝修。目前,全區食品工業體系較為完備,預制菜產業鏈企業318家,產品精深加工率達40%,園區集中度達79%。
積極搶抓預制菜產業機遇,只是當下梁平民營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梁平區委統戰部著力推動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和非公有制經濟人士健康成長,培育、壯大有夢想有情懷有作為的“梁商”隊伍,建立起常態化、長效的工作機制,積極引導民營企業家加入“萬企興萬村”“梁商看鎮鄉”等品牌活動,進一步激發了民營經濟發展活力。
民企爭相掘金預制菜
“按照規劃,到2025年,我區預制菜全產業鏈將實現年產值500億元以上。到2030年,預制菜全產業鏈將實現年產值1000億元以上?!绷浩絽^委常委、統戰部部長田國華說。
正是看好預制菜的光明“錢”景。越來越多的企業將梁平區作為預制菜投資首選地。今年上半年,該區新增預制菜產業市場主體3227戶,占新增市場主體的45.11%。另外,遷入梁平預制菜產業企業8戶。
賽迪研究院賽迪顧問消費經濟研究中心,今年5月發布的《2023中國預制菜企業競爭力百強研究》白皮書顯示,來自梁平的奇爽食品有限公司、真本味食品有限公司、上口佳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入圍百強榜。上榜數量居2023中國十大預制菜產業基地之首。
蓬勃發展的預制菜,讓民營企業家們敏銳地意識到下沉鄉村的重要性。
2022年6月,梁平區工商聯召開“萬企興萬村”行動推進會,重磅推出“百企興百村”計劃,出臺《重慶市梁平區“萬企興萬村”行動村企結對工作方案》。廣泛動員民營企業參與“萬企興萬村”行動,通過結對幫扶在助農增收的同時滿足企業對原材料的需求。
“‘百企興百村’與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相融相促?!碧飮A說,“我們將87家企業、10個商協會組織、3名工商聯干部與100個村(社區)結成幫扶對子,以開展具有梁平特色的‘百企興百村’行動,大力號召廣大民營企業家緊抓預制菜新機遇,投身鄉村、深耕鄉村、振興鄉村?!?/p>
為更好地培育、加快預制菜產業發展,該區高起點編制了《中國(西部)預制菜之都產業發展規劃》《預制菜產業園區規劃》,在西部地區率先制定《關于推動梁平區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和《支持預制菜產業高質量發展的“10條激勵措施”》,并拿出真金白銀設立了10億元預制菜產業發展引導資金。
在一系列政策、資金的強力支持下,目前,該區預制菜供應鏈企業、預制菜生產企業、電商企業、包裝企業等聞機而動、紛至沓來。
“梁商看鎮鄉”大有可為
在4000多平方米的廠區里,在重慶瑞海竹藝有限公司內,鋸短、碳化、蒸煮、打眼、拉槽、修邊、拼裝……各個環節有條不紊,竹制產品一一成型,各類做工精巧的竹制產品讓人愛不釋手。
說起這次成功轉型,該公司負責人說要得益于梁平區委統戰部、區工商聯組織的那場“梁商看鎮鄉”考察活動,幫助他們捕捉到了梁平竹資源的商機。
據了解,為充分發揮統一戰線廣泛聯系民營企業家的優勢,近年來,梁平區創新開展“梁商看鎮鄉”品牌活動。通過鎮鄉調研、企業摸底、精準對接“三步走”的方式,為企業和鎮鄉搭建起項目對接平臺。至今持續組織開展14次,累計吸引900余人次參加,實現落地項目32個,在談項目38個。
重慶瑞海竹藝有限公司充分依托利用百里竹海天然竹資源優勢,主要生產經營室內家具、純手工工藝品等竹制品,并著力打造以竹文化為元素的展示廳、竹文化長廊、竹涼亭、竹屋等裝飾修建工程。 在百里竹海旅游度假區內的竹海小鎮、壽海(天星塘)游客接招中心等景點成功打造了以竹文化為元素的觀景長廊、竹涼亭、純竹工藝“壽星”塑像等作品,深受廣大游客好評?!?/p>
據介紹,梁平區已發展竹簾、竹編、竹簽、竹片、套裝門、竹家具等近100家竹制品加工企業。超過10余萬人從事竹資源培育工作,5000余人從事竹產品加工、經營。
通過“梁商看鎮鄉”品牌活動,梁平區已創新推出3種產業合作新模式。一是“企業+基地+合作社”模式。如重慶廚韻調味品有限公司在曲水鎮及周邊村鎮發展種植基地5000余畝,與50多個合作社簽訂收購協議,2022年該公司春夏兩季種植收購項目獲評重慶市“萬企興萬村”行動實驗項目;二是“企業+基地+農戶”模式。如重慶市熬山椒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在屏錦鎮、蔭平鎮、聚奎鎮3鎮10村充分運用此模式,種植無公害、生態花椒6800余畝70萬余株,惠及人口達2萬余人;三是“商會+基地+農戶”模式。該區商業信息商會與安勝鎮龍印村簽訂桃花園農林種植項目,該項目既可為農戶增加收益,又可為萬石耕春景區增添一道亮麗風景。
目前,這三種模式已具有一定規?;?、可持續化特點,效果日益顯現。
“竹山變金山”激活鄉村活力
獵神村,現在有兩大讓人羨慕的標簽——川渝鄉村風情商業街、“直播經濟”竹林打卡地。但在2017年以前,這里卻是梁平西部百里竹海景區的一塊“傷疤”。
據了解,獵神村除了遮天蔽日的竹子外,還有一個優勢資源就是石膏礦。多年來,該地村民靠山吃山,開采石膏成為他們一項重要的收入來源。但這種以犧牲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增長的方式注定不可持續。
2017年7月,獵神村全面關閉轄區內的5座石膏礦,劃定6.4平方公里生態保護區。
如何幫助獵神村探索走出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竹山變金山”的鄉村振興之路?
“我們多次組織專家學者到獵神村實地考察調研,結合當地的歷史文化、發展現狀、區位條件、資源稟賦、產業基礎等,進一步理清完善發展思路和目標,指導制定獵神村生態優先綠色發展規劃?!碧飮A說。
據了解,在梁平區委統戰部、區工商聯等相關單位支持下,億聯集團、怡幽谷農林開發有限公司等企業走進獵神村,成功打造出墨林竹院、夢溪湉園等精品民宿。同時,該村吸引了50多名新村民、本土人才回鄉創業,探索“集體經濟組織+公司+農戶”利益聯結機制,實現村集體經濟組織與國有公司、城市資本合作。建成運營獵神三巷、琴海、礦山遺址公園(礦山咖啡)等項目。2022年,該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248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近3.6萬元。
校企合作培育鄉村“新農人”
6月17日,在梁平職教中心智慧農場教學基地里,楊鑫正在操作無人機,給農作物噴灑農藥。
看著他衣衫整潔,只需動動手指就輕輕松松把農活干了的樣子,惹得一旁觀看的農戶十分羨慕。
楊鑫是田中秧智慧農業產業學院農機應用與維修專業高一學生。
據悉,為解決農業現代化發展人才缺乏問題,培養能夠扎根農村、懂現代農業的多能型、專業性、實用性人才,2020年,梁平職教中心與全國勞模、重慶田中秧農業科技股份合作社蔣麗英團隊開啟“校企合作”模式,共建田中秧智慧農業產業學院農機應用與維修專業。
蔣麗英介紹,農機應用與維修專業實行“師傅+學徒”“1/3理論+2/3實訓”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除了傳統專業核心課程外,還包括無人機操作、太空蔬菜種植等課程。
正是這種“校企合作”方式,為鄉村振興培育了更多的“新農人”。
近年來,該校先后在四川儀隴縣馬鞍鎮托管了2000畝高質量標準化農田,在川陜冀渝社會化托管服務達60余萬畝,實現水稻畝均增產60到75公斤,帶動上千戶農戶增收致富。
正在西安托管基地實訓的田中秧智慧農業產業學院高二學生蔣明禮說,自己最多的時候一天直播了930多畝水稻,按照每畝4元的市場價,一天就能掙300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