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開州區國家濕地公園迎來大批越冬候鳥。新華網發
新華網重慶11月16日電(陳雨)眼下,正是候鳥遷徙的季節。近段時間,隨著天氣逐漸轉冷,重慶市開州區國家濕地公園迎來大批越冬候鳥。它們或嬉戲覓食,或擇枝而棲,讓冬日的湖面生機勃勃。
“別看現在來這里越冬的候鳥很多,十幾年前,這里還是一片令人頭疼的消落帶?!遍_州區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譚小波說。開州區是三峽庫區消落帶面積最大的區縣,長江一級支流澎溪河流經開州。三峽蓄水后澎溪河流速減緩,水體自凈能力和稀釋能力下降。若不治理,這里退水后將形成蚊蟲滋生、垃圾遍布的成片沼澤地。
如何最大限度減少消落帶的面積,同時避免水質變差?近年來,開州區在漢豐湖國家濕地公園創新性實施了集水質凈化、景觀美化、水土保持、生物多樣性提升等功能于一體的鳥類庇護林、林澤、基塘、灘涂生態保育四級工程,著力構建獨有的濕地生態系統。
“我們栽植了耐淹性較強水松、水樺、竹柳、落羽杉等十余種喬木,給消落帶穿上‘防護服’,發揮生態緩沖、景觀美化等功能。此外,我們還實施了鳥類生境重建工程,利用改造低效林,引入利于鳥類筑巢的樹種,實現保持水土與庇護鳥類雙贏環境目標?!弊T小波說。
系列治理讓漢豐湖國家濕地公園的生態持續變好。如今的漢豐湖國家濕地公園已成為各種魚類、鳥類棲息的“天堂”。截至目前,這里有國家Ⅰ級保護動物1種和國家Ⅱ級保護動物19種,每年到漢豐湖越冬的雁鴨類候鳥達20余種2萬余只。
開州區國家濕地公園水清岸綠。新華網發
重慶市濕地保護管理中心主任王太強表示,候鳥對生態環境的變化較敏感,其種類和數量是區域生態環境質量最直接的反映。候鳥頻繁來渝越冬,表明這里區域生態環境質量得到改善,生態功能在持續恢復。
為改善區域環境質量,助力美麗重慶建設,近年來,重慶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積極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推進經濟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筑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建設山清水秀美麗之地。來自重慶市生態環境局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9月,長江干流重慶段水質保持Ⅱ類,74個國控斷面水質優良比例達到100%;前9個月,重慶空氣質量優良天數累計達到245天,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此外,重慶還秉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緊緊圍繞筑牢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目標,頒布實施《重慶市濕地保護條例》、出臺《重慶市濕地保護利用規劃(2023-2030年)》,積極開展濕地生態修復,濕地保護體系更加完善。根據第三次國土調查及2022年度國土變更調查數據統計,重慶市濕地總面積28.39萬公頃。
近年來,重慶還持續實施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專項拯救保護項目,對分布地域狹窄、種群退化、個體數量少的物種進行重點保護。重慶還設立生物多樣性保護委員會,啟動生物多樣性觀測網絡建設,初步建成覆蓋重慶典型生態系統、自然保護地、生態保護紅線等重點區域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觀測網絡。
重慶大昌湖國家濕地公園內的越冬候鳥。新華網發(資料圖 重慶市林業局供圖)
隨著生態環境的持續改善,如今,來重慶越冬的候鳥越來越多。
在重慶市梁平區雙桂湖國家濕地公園,青頭潛鴨、中華秋沙鴨、 鴛鴦、棉鳧等近萬只候鳥已經陸續前來越冬?!艾F在每年來我們這里越冬的候鳥近萬只,種類也越來越豐富?!彪p桂湖國家濕地公園工作人員余先懷說。
在巫山縣大昌湖國家濕地公園,白鷺、白骨頂雞、鸕鶿、野鴨等大批候鳥開啟了“冬日聚會”。它們有的捕捉魚蝦、有的佇立凝望、有的戲水追逐、有的結伴休憩、有的翩翩起舞、有的展翅翱翔,這里成了冬日里最美的風景。
……
重慶市林業局此前發布的《重慶候鳥遷徙路線示意圖》顯示,重慶有3條猛禽遷徙通道、3條水鳥遷徙通道、1條鳴禽遷徙通道和1條候鳥遷徙通道。其中,重慶平行嶺猛禽遷徙通道是世界上特征最顯著的褶皺山之一,每到春秋季節會有成千上萬的猛禽從城市上空飛過,單日最多超過萬只。
鳥兒用翅膀為環境投票!截至目前,重慶市域內已記錄到野生鳥類500余種,約占全市野生脊椎動物種類的60%,其中不乏中華秋沙鴨、青頭潛鴨、白冠長尾雉等國家重點保護鳥類。每年都有300余種候鳥來重慶或途經重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