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14日是第17個聯合國糖尿病日,本次的宣傳主題是“了解風險,了解應對”。提起糖尿病,很多人都覺得這是老年人的專屬,事實上,近年來,糖尿病年輕化趨勢越來越明顯,本期“健康真相知多少”,重慶市健康教育所邀請重慶市公共衛生醫療救治中心腎內內分泌科主任、主任醫師滕小春為您答疑解惑。
糖尿病為什么盯上了年輕人?
糖尿病原本主要發病于中老年人,但隨著生活習慣的改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受到了糖尿病的困擾。糖尿病的發病與多種因素有關,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1. 遺傳因素:糖尿病具有一定的遺傳傾向,如果家族中有糖尿病患者,年輕人患病風險會相對較高。
2. 不良生活習慣:長期熬夜、不規律的作息,高油、高糖和過于精細的飲食,過度勞累、久坐少動、低體力活動的生活方式,使得我們的肌肉量下降,能量消耗減少、剩余過多,導致身體代謝紊亂,增加糖尿病的發病風險。
3. 超重或肥胖:超重或肥胖是糖尿病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過多的糖、游離脂肪酸會刺激胰島β細胞分泌更多的胰島素,加重肥胖;而肥胖加重胰島素抵抗,又要求胰島β細胞分泌更多的胰島素,如此惡性循環。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年輕人肥胖率逐年上升,進而導致糖尿病發病率增加。
4. 應激因素:長期處于高壓力狀態的人群,身體內分泌系統容易出現問題,影響胰島素分泌,從而導致糖尿病。
自我監測和管理是關鍵
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肪、蛋白質代謝異常,血糖控制不好短期可出現糖尿病酮癥酸中毒、高血糖高滲狀態、低血糖等,長期可出現多器官受累,尤其是眼、心、血管、腎、神經損害或器官功能不全或衰竭,嚴重時可導致殘疾或者過早死亡。
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定期檢查血糖、血壓、腎功能等指標,積極控制血糖,預防并發癥的發生。
滕小春提醒,糖尿病治療和管理的關鍵在于患者自我監測和管理。規范、自律、堅持,是糖尿病自我管理的關鍵因素。日常生活中做好自我監測,有利于及時掌握與控制病情的發展,再次復查時便于給醫生反饋,醫生也好隨時調整用藥,有利于預防、延緩各種并發癥的發生與發展,對今后的飲食、運動調養等有積極的指導作用。
糖尿病患者需“五駕馬車駕馭好”:行教育、勤監測、管住嘴、邁開腿、藥莫忘。
1. 自我管理:學習糖尿病相關知識,掌握自我檢測和急救方法,定期參加糖尿病教育課程。
2. 定期監測血糖、血壓、血脂等指標,及時了解病情變化。
3. 飲食管理:合理搭配膳食,控制總熱量攝入,增加膳食纖維,減少高糖、高脂食物,避免過度飲酒。
4. 運動療法:根據身體狀況選擇適當的運動方式,如散步、慢跑、游泳等,每周保持一定的運動頻率和強度。
5. 遵循醫囑,按時服藥或注射胰島素,根據醫生建議調整治療方案。
6. 心理調適: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減輕生活和工作壓力,必要時尋求心理輔導。
7. 社交支持:與家人、朋友和病友交流,分享經驗,積極參加糖尿病患者的團體活動。
滕小春指出,通過以上方法,糖尿病患者可以更好地管理疾病,提高血糖達標率,減少并發癥的發生。同時,密切關注病情變化,及時就醫處理可能出現的并發癥。(翁小荔)
滕小春,重慶市公共衛生醫療救治中心腎內內分泌科主任,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先后在北京協和醫院、川大華西醫院、重醫附二院進修,從事臨床、科研、教學工作近30年。擅長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甲狀腺功能亢進癥、甲狀腺功能減退癥、亞急性甲狀腺炎、甲狀腺結節等甲狀腺疾病以及糖尿病、痛風、高尿酸血癥、腎上腺疾病、垂體疾病、類風濕性關節炎及骨質疏松癥等常見病的診治。獲全軍武警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項,參編專著2部, 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
現任重慶市醫學會內分泌專委會委員,重慶市預防醫學會糖尿病分會委員,重慶市中西醫結合糖尿病專委會常務委員,重慶市醫師協會內分泌分會常務委員,重慶市內分泌質量控制中心委員,重慶市醫學會內分泌分會甲狀腺學組、高血壓腎上腺學組組員,重慶市監外執行疾病鑒定專家。